互动、理论与实践:摄影专业艺术实践教学的点滴体会

□戴菲(人文与传播学院)

期次:第448期       查看:53


  今年是我进入教学的第十个年头。回顾走过的十年教学之路,通过与老一辈教师们的不断沟通和学习,我开始逐渐建立起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思维和教学规律。为此,我大致拟出了三个方面的体会:
  一、提供与需要。与高校所有学科的教学思想一致,以学生作为一切教学的中心,摄影教学是使同学成材。我将此理解为“高级客户订制”,即尽力为每位同学提供有一定差别化的教学方案,使教学符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为此,我使用了一个简单有效的办法:与学生面谈。这个过程,放在大一的整个学年。通过与同学的单独交流,我了解了他们在大学的学习体会、毕业追求和人生理想;同时,在与每个人的交谈中,我也将大学的教学内容、宗旨和专业发展规划与同学分享,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取得信息共享、理念一致、相互理解、共同奋斗的教学环境。
  二、学术与实践。同学们持续的参展,各种深层问题随之浮现,有技术、有理论。技术问题相对容易解决,只要有人实践过类似技术,通过反复排摸,最终都会迎刃而解。但是理论问题的解答却非一蹴而就。
  这就对教师提出了学术探索的要求。由此,我开始从摄影史出发,触及摄影理论、摄影哲学,同时拓展美学和艺术哲学的基本知识。摄影是关于视觉艺术的组成部分,视觉文化的了解也是当代摄影研究的重要背景之一。此外,整个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到完全的城市化,都市文化、现代性以及后现代性都是摄影研究的广阔背景。
  沿着这样一条从摄影回旋而上的学术探索,我从自己的学科出发,找到与各学科之间相互联系的部分,按照自己的课题有计划地徐徐展开。学术科研的进展反过来对整个教学带来了更高层次、更广范围的提升。和同学的作品讨论不再局限于摄影的本体现象,而是对摄影之于当代视觉、城市、社会、人类以及思想的相互关联,使同学们的作品向着作为当代话题、视觉实践、思维理念的摄影发展。
  三、简单与重复。对于大学摄影作品的创作,我始终秉持这样的理念,拍熟悉的人、事和地方。但熟悉的一切是最容易令人忽视的方面,我们常会视为简单。对此,我抱有不同的想法。简单的事情反复做,就可以做成一件不简单的事情。
  这种不简单是由于简单的事情上投入了大量的单位时间。单位时间累积的多少决定了一件作品根本性的好坏。正是这种理念的推动,在与同学的前期创作交流中,我总是启发大家去拍摄自己熟悉的东西,并坚定不移地持续下去。
  在此过程中,教师需按照学生的特点,随人而动、随作品而动,同时指出他们创作中的不足,培养学生坚韧的创作品质,鼓励学生完成属于自己的个人作品。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指导中迅速成长,当他们经过一轮拍摄创作,既获得了成绩,又取得了心灵上的满足。这种学生个人价值的实现是其他所有实体教学都无法体现的优势。这种满足是推动学生对教师、专业、学院和学校高度认可的过程,使得人的因素最大化,并体现大学教学的根本目的,达到教学以提升人的灵魂境界的崇高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