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路

□于其多

期次:第446期       查看:210


  毕业30周年返校,我却没有久别重逢的激动和感怀。这份“冷静”要从1995年说起……这是大学毕业后的第7个年头,我遭遇了事业的瓶颈期。并不擅长娱乐的我,被疾如旋踵、锣鼓喧天的综艺电视明星圈搞得颠簸晕眩,心身俱疲……一天,回家途经静安寺,马路对面有一个高大的身影在向我招手,是金定海老师。离校数年后,师生就这样相聚了。
  金老师是我的入党介绍人,虽然在学校4年接触并不多,但在喧闹嘈杂的南京西路上,我还是告诉了他自己内心的感受。金老师试着开出了一帖处方:回师大读书。金老师个子很高,我感觉他的声音是从下颌传出的:你可以不刻意追求文凭,但读书可以让你定心,继而学会思考。记住,找一位自己内心敬畏的老师,收收骨头收收心。于是,我选择了王纪人老师的文艺学,开始了为期两年的在职研究生学习。读书期间,我迷恋上了上海历史,休息日骑着自行车窜梭街巷,寻找细微的城市记忆和历史碎片,界条石、窨井盖、电线杆、店招牌……这个突如其来的爱好,促成了我创办中国电视首个钩沉历史的档案类栏目《星期五档案》,节目播出不久,即创下收视纪录和业内好评……又是一个不经意的日子,上海电视台的广场上,金定海老师高大的身影又出现了,还没等我整理好汇报的内容,他已详尽地评论了《星期五档案》节目的一二三,我惊奇老师的关注度,而金老师却堵住我急于言表的感谢,关照我:用文字梳理自己的节目策划、选题、拍摄、采访等一切关于电视制作的内容,整理成教案,回学校教书。“记住,整理是学会让思考更严谨!还有,当老师会让你学会关注自己的学生”。
  之后,我在母校人文学院当了6年的客座教授。30周年返校庆典的执行导演宋岱,就是我授课的第一届学生。
  两次巧遇金定海老师是在我30岁至33岁之间,那是踏入社会、打拼事业的第一次冲刺间隙,我有蒙袂辑屦的疲惫,也有计穷力竭的恐惧,加油的欲望是这个年纪从业者都清晰的理念,但选择奔赴加油站的路径却不是条条顺畅的。我最宝贵的幸运是,我的老师为我指点了一条高效补养之路———一条让心灵回家的路。
  毕业30周年返校,我却没有久别重逢的激动和感怀,因为20多年前,我就完成了返校,从此,无论身处何处,都不曾离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