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科委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资源化学国际技术转移中心

期次:第444期       查看:82






  日前,我校肖胜雄教授依托教育部资源化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的广泛资源,发挥实验室丰富的国际合作基础和国际视野等优势,组建团队申报上海市科委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建设。通过现场答辩、专家评审和科委审定,他主持申报的“资源化学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建设”项目成功获得立项支持。
  为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根据《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2017-2020)》,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通过公开申报立项支持2018年度上海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建设旨在围绕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示范、科技成果转化功能要素配置、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载体建设等方面,建立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协作网络化,开放高效、氛围活跃、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支持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做精做专海外渠道,构建国际技术转移协作和信息对接平台,深度挖掘海外创新项目,在技术引进、技术孵化、技术输出和人才交流等方面创新合作机制,形成技术双向转移通道,实现对全球技术资源的整合利用。
  
资源化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及技术转移中心
资源化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是2016年获得教育部批准的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之一,由上海师范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和美国普林斯顿大学3所高校联合组成。实验室依托的化学一级学科分别获批上海市一流学科和上海市高原学科,环境科学及稀土功能材料均被批准为上海市重点学科。实验室拥有环境科学博士点和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实验室与国内外著名高校、研究单位及相关企业建立了良好协作关系,已聘请美国、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德国、韩国专家30多名,中外双方已合作共建9个合作实验室。2011年以来,实验室新增科研项目250多项,总经费达7000多万元,已发表包括Nature,1Science,1Nature1Commun.等SCI期刊论文500余篇,他引超过1万次,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00余项,先后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和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二等奖。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水资源污染化学、污染物资源化、天然资源高值化、环境催化和绿色能源化学。
  资源化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下属的资源化学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与世界知名大学建立了广泛的国际合作基础及合作渠道与资源,已合作共建9个合作实验室,聘请了美国、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德国、韩国专家30多名,获批国际合作项目6项,合同经费550万元。中心还拥有一大批在环保、新材料等领域的资深企业家以及相关工业园区配套资源和资本对接能力,具有将全球范围内资源化学相关国际技术成果进行遴选、评估、引进、转化和推广的能力和有利条件。中心主营的业务涉及资源与环境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及节能技术等领域,包括资源化学、环境保护、纳米材料等。
资源化学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成功举办首次项目推介会
为加快资源化学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的建设,推进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和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深化“区校融合,联动发展”,拓宽创新创业新渠道,建立一个企业与高校的互动交流平台,推进产学研合作,提升区域创新能力,2018年9月27日,资源化学国际技术转移中心联合学校技术转移中心、上海全国高校技术市场有限公司、杨浦区科委共同举办了“走进上师大—资源化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产学研对接活动。参加本次项目推介会的有上海财金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屹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山东顺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沁济(上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纳琳威纳米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等20余家企业。会上,相关领域企业和投资机构深入走进资源化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与我校以及实验室联合单位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专家老师就当前开展的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进行对接,促进企业与高校共享创新资源、共谋发展之路。本次产学研对接活动中重点推荐了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的5个项目。
资源化学国际技术转移中心部分推介项目简介
项目一:一种激光驱动的柔性热台
目前大多数热台都是基于电路控制的刚性热台,这就使得很多场合必须有电的切入,而且要设计相对应形状或者大小的热台,不仅设计复杂,而且成本比较高。基于此,项目通过将具有柔性、易裁切以及耐高温的聚合物薄膜掺杂具有较好光热转换性能的材料,制备出能将光能转换成热能的薄膜,从而开发出激光驱动的柔性热台。该热台具有廉价、升温速度快、可任意改变形状以及无需电源线接入等诸多优点,能有效补充目前常规热台无法应用的场所。
  
项目二:高强度耐污染的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超滤膜
聚偏氟乙烯(PVDF)是一种良好膜材料,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机械性能,目前,PVDF中空纤维超滤膜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净化、废水处理等领域。然而,传统的PVDF中空纤维超滤膜存在以下缺点:一是疏水性强,有不易浸润、易污染、过滤阻力大及通量低等不足;二是在长期运行过程中,中空纤维膜在反复“过滤-污染-化学清洗”循环运行下,其分离性能和机械性能都会下降,严重时膜丝出现断裂,丧失过滤功能;三是膜基体中亲水性添加剂(如PVP)容易流失,导致膜性能下降。本项目通过引入氧化多壁碳纳米管(O-MWNTs)和全氟磺酸(PFSA)改性PVDF中空纤维超滤膜,利用两种添加剂固有特性及其在成膜过程中的协同作用,不仅提高PVDF超滤膜的亲水性、水渗透能力和机械性能,而且两种添加剂化学稳定性很好,在使用和化学清洗过程中不易流失,保证了超滤膜性能长期稳定。
  
项目三:新一代催化氧化空气净化材料与技术
本项目是新一代基于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的先进催化氧化材料和技术。该复合氧化物半导体材料能够吸附储存空气中的氧气,并形成活性氧。当有害气体(如甲醛、甲苯、VOC等)经过材料表面时,便会与活性氧发生催化氧化反应,形成水和二氧化碳,从而达到净化空气的效果。团队的复合氧化物催化材料及相关模块的净化效果已达到实用化程度,其性价比是贵金属催化剂的10倍,在家居、办公及工业排放场所有广泛的应用。催化材料为光谱催化氧化半导体材料,已证实对甲醛、甲苯、二甲苯、硫化氢、氨气、以及VOC等有明显的降解净化作用。
  项目团队拥有包括发明专利在内的核心技术,掌握催化材料的配方和制备工艺,具备一定的量产能力。目前正积极推广技术,开拓市场,争取客户,力争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项目四:多色上转换微米晶体在多级隐形防伪技术中的应用
造假已经成为新世纪的“工业瘟疫”,虽然目前大部分证件、烟酒和药品都采用了防伪技术,然而假冒侵权者已掌握防伪核心技术,这些传统的标签式防伪越来越难以满足商品的安全要求。基于此,本项目利用高科技的上转换发光材料制备易识别、低成本的隐形免标签式光多频上转换防伪技术。该技术相比于市场上现有的其他防伪技术更有优势,它集多级防伪技术于一身,伪造难度极高,在一般环境下的使用可靠度非常高,而且性能稳定,可以适应各种环境,不受磁场、温度、清洁度等影响,是防伪技术的重要补充。
  
项目五:从谷物和油料种子废渣中再生蛋白质和可溶性纤维的技术
目前,食品和生物燃料工业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副产品(废渣),通过将其转化为食品原料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浪费。比如生物乙醇主要通过将玉米中的淀粉转化为乙醇生产,同时产生大量富含蛋白质、可溶纤维和其他营养成分的玉米残渣,称为干酒糟及其可溶物(DDGS)。同样,啤酒,米酒和白酒酿造工业产生的废麦芽、米渣和高粱渣也含有大量营养成分。在食用油工业中产生的油料种子废渣,如棕榈、花生、油菜籽和大豆种子中同样富含蛋白质等营养成分。这些废弃的谷物和种子残渣通常被用作动物饲料等低附加值的产品,造成大量浪费。另一方面,因为食物短缺,世界上还有不少人仍然忍饥挨饿或营养不良。因此,我们要转换落后的处理思路,发展可持续的加工技术,最大程度地将可食用的谷物废料转化为高附加值的食品原料。本项目主要提供一种高效、经济的通过从谷物和油料种子废渣中再生蛋白质和可溶性纤维的技术。
(科技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