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力量

□黄桢

期次:第432期       查看:37


  安静地,嘴角浅浅的微扬。
  关于你的信仰,是最大的梦想。
  庆幸我有这样一个梦想。
  让心,有一个理由去坚强而不流浪。
  信仰不是神秘的、无法捉摸的,因为每个人都有内心的、精神上的渴望和需要。信仰,是一种社会心理,它反映特定的社会结构;它一般需要特定人群的支撑,因此一种信仰往往不是个人的,而是社会性的。信仰是人类永恒的本性,是人类存在的一种精神状态,体现着人类对自身存在、发展意义和价值的终极关怀。弗洛姆认为,信念、信仰表征着对人生价值和理想的坚定性,是一种个人的基本态度和一种品格特性,是人生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维特根斯坦也说:“信仰是我的心灵、我的灵魂所需的。”
  在文明高度发达的当下,人类的精神世界越来越趋于分裂,在没有得到彻底解放之前,人类再次将目光往历史的深处探寻,并试图借此来消解精神的彷徨无助。寻根意识的兴起,其实就是寻找精神家园和信仰。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绵延不绝文明的民族——有自己的图腾,有自己的信仰,甚至那份执着几千年来一直没有改变,这是同根同文同脉的华夏儿女温文尔雅魅力的张扬。
  中国的文化传统就是历史本身,因此人的价值就是与生而来的在文化传统和社会传统的双重意义上实现的。传统就是我们的价值,传统就是我们的信仰,是我们精神理念中的终极价值。当我们说,我信仰我们传统时,我们为此自豪和庄严,因为这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自觉,是生命自身的真正价值。我们的信仰是与我们的人生一起成长成熟的,对传统的觉醒总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愈来愈浓烈,这是世世代代的华夏儿女所能切肤感受到的。我们不难理解乡愁总是中国文人的浅浅思绪,寻根是海外华人的文化情结;我们崇尚“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我们传承“仁者博爱,大士兼抚”。作为一种信仰,中国文化传统不会有对外来宗教的强烈排斥,因为这份民族信仰是文化中的下意识,它一般不会自觉到必须进行选择的程度,我们不会忘记这种最伟大的人生权利正是来自人性自身的珍爱和宽仁———这正是人类文化的本质。
  救赎必不可少,信仰能在有罪性的生命中,创造一种新的向善的本性。信仰是在于建立人与天道的和谐。先贤观天下万事,无不以天为本。孙中山先生更倡导,治理天下的奥秘在于“由天道而入人道”。当代学者何光沪先生说:“天道遍入人心日,寰宇太平无西东。”归回天道的人,因为在心灵中与天道建立了生机活泼的交流与感通,品格得以建立。《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因为天道是“健”———生生不息的,所以君子要取法这种精神,生机活泼地开拓和进取。我们藉信仰得以归回天道,是因为“道在人间”,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地有恩典,有真理。
  龙是我们的图腾,腾飞,是我们的本能,就像牡丹需要绽放,就像鲲鹏需要飞翔,就像长江黄河,毕竟东流去。我们传承这种文化,我们保持这种底蕴,多一份内敛,多一份仁义,多一份博爱,梦系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