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窗情谊 甲子悠扬

□吴祥兴

期次:第432期       查看:55

  光阴似箭,岁月如歌。物理系本科57(3)班的同学们初识至今已整整六十年了。六十年前,我们从全国各地走来,带着南腔北调的乡音,怀着色彩斑斓的向往,来到这红砖黛瓦、钟灵毓秀的新建学府———当年的上海二师院。从此,我们的青春年华展开了崭新的篇章。六十年来,我们从相识到相知,从幼稚到成熟,风风雨雨、欢欢乐乐,亲如手足、一路同行。同窗时日:朝气蓬勃,一起求知与修身;工作年月:辛勤耕耘,密切联系与相助;退休以后:享受生活,走动更勤,关心更切。我们是一个有温度的班级,我们是一个有凝聚力的集体。
  我们记忆犹新:同窗四年是不平静的四年,是步步成长的四年,也是凝聚友情的四年。
  四年间,我们经受了1957年政治风暴的冲击,两位耿直无辜的同学被错划为右派,直到二十多年后才得到彻底平反。接着1958年大跃进又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接二连三下厂下乡挤占了大量的学习时间。然而,率真朴实的同学们肯吃苦耐劳,一片诚心向工农学习,也得到了一些实际锻炼。
  四年间,德智体全面发展是我们努力的明确目标,刻苦攻读是我们的共性。我们有幸,一进校就遇上了沪上名师贾冰如先生,他那深入浅出、引人入胜的授课把我们一步步引进了科学的殿堂。我们是通宵明灯的西一教室的常客,假日图书馆阅览室里也总有我们的身影。既能独立钻研,又有相互帮助,是我班的好学风。在奔赴区县顶岗代课的实习中,在参加科研项目的攻关中,我们虽然理论课程的学习尚缺系统,指导老师的力量也十分薄弱,但在那特殊年代,我们敢于承担,加倍努力,终使任务较好完成,实际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四年间,体育锻炼和文艺活动深深地融化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在田径、球类、体操、举重、击剑和划船等多个项目中,我班涌现了一批在全市高校叱咤风云的健儿,当队长、拿冠军、破纪录,从而带动了全班体育锻炼红红火火。文艺活动也可圈可点,民族舞、芭蕾舞俊美飘逸,琴声歌声悦耳赏心,更有自编自演的“大实话·三句半”,成为我班参加联欢活动的保留节目。课余时间,我们爱读中外名著,念吟古今诗词,理科学子也具一定的人文学科素养。
  四年间,我们相互关心,亲密无间。思想喜欢交流,生活乐于帮助。有同学身体不适或急病缠身,总有人陪同就医、端水送饭。节假之日,还会三两结伴,看展览、游郊野,甚至无拘无束地到同学家蹭饭……在人生的历程中,四年是短暂的,但对成长中的我们来说,这四年是极为珍贵、难以忘怀的。
  我们不会忘记:毕业时节,大家怀着对母校的感恩之情,记着师长的嘱咐,带着同学的祝福,奔赴祖国各地。有的登上军事院校讲台,有的前往国防重点学校执教;有的回归故里教书育人,更多的是留在申城任职任教。不少同学获得了各个级别的园丁奖、教学科技成果奖;许多同学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民主党派成员;还有一些同学挑起了大中学校校领导的重担。
  其中有黄清云同学,他是市劳模、市人大代表、上海建桥学院首任校长、党委书记,曾荣获全国电大系统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上海市职业院(校)杰出校长等称号,并获香港开放大学荣誉博士学位,也被母校列为杰出校友;范茂兴同学,他任职江南大学,是全国优秀教师,多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轻工部和江苏省科技进步奖,是部和省的先进科技工作者、优秀教育工作者,范门五代从教,被江苏省授予“优秀教育世家”荣誉称号;华强同学,他是市人大代表、长宁区人大专职常委,在学校任职时悉心耕耘,在区人大常委会工作时依法督政、尽职尽责;周兆敏同学,他是上海大学自动化系主任,潜心教学科研,课题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陈维莉同学,她是市三八红旗手,在肩挑教育管理重担的同时倾心教育科研,被评为上海市普通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并获全国高等师范专科院校教师奖;董素千同学,长期身居中教领导岗位,退休后创办民办中学,亲力亲为,深受师生敬爱;还有久别重逢的贺耀钧同学,读书时因病多读一年,1962年毕业时主动赴疆支教,在疆艰辛工作37年,历任中学教师、校长、市教育局长、市政协副主席等职,他的力作《阳光·雨露·禾苗》被学界誉为给力花季少年远航的“帆与桨”……循迹我班同学艰辛跋涉、默默耕耘的脚印,赤诚奉献的故事不胜枚举,我们深感自豪和欣慰。
  六十年岁月,弹指一挥间。我们感念亲如手足的老同学,我们感恩培养我们成长的师长,我们为蒸蒸日上的母校欢欣鼓舞,我们也为自己是上师大的老校友而感到自豪。
  同窗手足情深,甲子岁月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