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本科建设背景下的专业培养方案重构——以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为例

□王元(人文与传播学院)

期次:第426期       查看:41

  一流本科建设的关键在于以专业为核心的本科教育质量的提高。大学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这就要求在本科教育过程中要“教书”与“育人”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上学期我校开展的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坚持以“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理念为统领,全面拉开了我校一流本科建设的序幕。
  人文与传播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积极响应,迅速行动。在上一阶段,该专业的每一位专业教师都将自己的课程精心打磨,并按照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进行了课程大纲的调整,自觉投身到了一流本科建设中来。但随着工作的深入,老师们发现,光有单一课程的调整是远远不够的。课程是本科教学最基本的单元,位于金字塔的最底层,而真正统领本科建设的是位于金字塔尖的专业培养方案。因此,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将目光瞄准了专业培养方案的调整。
  明确学科观 找准专业定位
培养方案是一个专业建设的指挥棒,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根本导向。一流本科建设的重要任务就是要优化专业结构,制定好学科专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方向。文化产业管理是为了适应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需求而开设的新兴专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重大战略任务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科归属上,文化产业管理是管理学门类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因此,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既应具备管理学的一般特性,又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专业特性。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承担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流通体系人才培养的责任,因此,“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是该专业在一流本科建设过程中要首先明确的问题。在学院党委的支持和关怀下,经过深入的思考和激烈的讨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研团队达成共识,在原有专业培养方案素质要求、知识结构及能力结构基础上,突出价值引领。由于文化产业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及价值导向性,因此,培养具有坚定文化自信的专业人才,是在调整后的培养方案中开宗明义提出的价值引领育人目标。
  三级价值引领 回归教育本源
为了更好地将价值引领贯穿专业人才培养始终,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进一步将价值引领的目标进行“培养方案———课程群组———专业课程”三级划分,纲举目张,执本末从,切实做到回归教育的本源。在“文化自信”的统领下,结合专业属性及人才培养规律,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研团队将专业课程进行细分,划分为市场经济类、文学艺术类和文化管理类三大课程群组。三大课程群组在专业培养方案的统领下进一步细化育人目标,形成价值引领的二级目标。具体而言,市场经济类课程群组包括文化产业概论、经济学原理、文化市场营销学等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文化产业观,涉及公平、正义、诚信等价值观念;文学艺术类课程群组包括中外艺术史、中外文学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等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文化审美观,涉及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责任意识;文化管理类课程群组包括文化政策与法规、管理学原理、版权贸易理论与实务等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管理观,涉及法治观、职业道德观等。课程群组在专业培养目标及专业课程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确保价值引领的方向更加明确。
  对标专业课程 抓住主要矛盾
三级价值引领犹如三个紧密咬合的齿轮,层层展开的育人目标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有了培养方案及课程群组育人目标的统领,专业课程的价值引领就更加有的放矢。如果说知识能力是专业课程的“经”,那么价值引领便是专业课程的“纬”,经纬交织,精准定位,原本独立的单一课程,在调整后的专业培养方案框架内都能找到自己的坐标。每一门专业课都有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在价值引领上不可求全。三级价值引领目标的确立就是要每门专业课抓住主要矛盾,充分发挥育人作用。纵向上,契合课程群组价值引领的目标,横向上,形成课程群组价值引领的合力,夯实金字塔基础,最终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
  一流本科建设需要每一个专业立足自身特点,面向社会需求,结合专业学科建设规律、人才培养规律和专业本质属性三大规律进行优化调整。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探索是专业教师从课程改革到专业优化自发与自觉相结合的探索,在未来的工作过程中,该专业的培养方案还将朝着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迈进。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