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对课堂“一见倾心”

马克思主义学院全面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取得实效

期次:第415期       查看:211










  12月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作为沪上首家成立的马克思主义学院,近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索的步伐从未停歇。2016年,马克思主义学院获批上海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以此为契机,学院在学校党委的统筹协调下,将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作为贯彻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落实党委意识形态主体责任,在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政治要求大局中加以谋划推进,取得一定成效。11月4日,教育部官网以“上海师范大学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为题,介绍了我校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举措。
  
调研着手 破解难题找抓手
面对社会思想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增强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阐释力,帮助大学生释疑解惑,解决“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问题,让思政课真正成为深受学生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始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面临的挑战。问题的症结在哪?如何破解?
  2015年6月,学校在全校学生中开展了关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调研。调研主要围绕我校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总体评价和喜爱程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对于学生的影响程度;不同学科、不同身份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知程度;学生喜爱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考核方式等核心问题,希望通过现状分析,找到改革的思路和方法,以回应学生对思政课的期盼。
  调研数据显示,我校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总体比较满意,很大程度提高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进一步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对党和国家的未来充满信心。很多学生表示,通过思政课学习可以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对今后的学习工作很有帮助。但是,也有学生表示,思政课授课内容枯燥,教师主讲的授课形式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由此影响到学生在课堂内外的表现。
  
论证研讨 形成课改新方案
为此,学校党委深刻认识到,改革势在必行。2016年上半年,学校成立了思政课改革领导小组,思政课改革方案始终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进行,包括方案的根本定位、基本要求、改革内容、关键环节等重要问题,既牢牢把握大的方向和基调,又明确提出了具体思路的方法。几经调研、论证和研讨,最后形成了具有师大特色的思政课改革方案,用生动的思政课堂教学对“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时代命题作出了解答。
  一是凸显核心理念定位。实施“以知信行为导向”的思政课改革,充分体现学校培养“德行高尚、学识扎实、身心健康,具有现代精神以及人文素养的卓越教师和一流专业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理念。建立考试成绩与综合素质考核挂钩的思政课评价体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学分按学习成绩与操行表现两部分评定,课程学习成绩计入学习学分,操行表现纳入毕业前的总体课程评价,并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依据。
  二是注重教学组织方式。实行中班教学、专题报告与小班讨论相结合的教学形式。紧密结合大学生关心的现实和热点问题,优化思政课的课堂教学结构,五分之三课时开展中班教学、五分之一课时开展专题报告,五分之一课时开展小班辅导。
  三是创新机制体制架构。学校成立思政课改革领导小组,健全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机制。校党委会议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思政课教学专题研究。建立学校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开展思政课调研、听取汇报、讲授思政课、到堂听课、参加集体备课等制度。建立以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主体,宣传部统筹协调,教务处、学工部、团委等单位相互协同配合的思政课改革工作机制,定期开展专项调研,研究制定相应政策和措施。推动专兼职思政课教师联动,尤其是建立思政课专业教师与辅导员两支队伍的协同创新。
教学方式 灵活多变不枯燥
按照新的改革方案,思政课教学形成了“中班教学”“专题报告”“小班讨论”三位一体,让课堂“一见倾心”,课程“一目了然”,学生“一见钟情”。
  中班教学:让课堂“一见倾心”。中班教学重在突出主要知识点解读和基本原理的掌握,提升理论素养。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中催生了一批优秀教师,现有国家教学名师1名、上海市教学名师1名等,还有多名教师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等称号,获得上海市育才奖等奖项。这些优秀的教学师资在中班教学的课堂上以渊博的学识、开阔的视野,将信仰写在黑板上,站稳、站好了思政课讲台。
  同时,学院还邀请校领导参与中班教学,促进课程教学师资的多元化。校党委书记滕建勇走进《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堂,以《梦想启航砥砺前行》为题,为建工学院2016级土木工程专业的新生上了一堂引人入胜、深富内涵的“开学第一课”。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峥嵘走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为信息机电学院2016级计算机(师范)专业和电子计算机(中美)专业的学生讲授专业课程内容。
  专题报告:让课程“一目了然”。专题报告重在围绕课程教学内容、国内外形势政策和社会热点,拓宽学生知识视野。为此,思政课改革专题报告板块开设了“闻道中国”系列讲座。“闻道”就是要知“道”;知“道”,就是要行“道”。“闻道中国”就是要通过专家的明示知“道”,帮助学生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目前,“闻道中国”系列讲座已开设7讲,邀请中央党校、复旦大学、华东师大等高校教授,上海、山东等省市社科院知名专家走进思政课教学第一课堂,累计授课学生达1.5万余人次。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堂上,9月28日,中央“马工程”首席专家、华东师大陈卫平教授作题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传统文化》的讲座;11月16日,全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会长、复旦大学陈学明作题为《马克思主义与人的核心竞争力》的讲座。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堂上,10月12日,国务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议组成员、华东师大宋进教授作题为《历史之内与历史之外——如何认识近代以来的中国》的专题讲座;12月7日,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会长、山东省社科院党委书记唐洲雁教授作题为《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的专题讲座。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姜尚颀同学这样说道,听了宋进教授的报告,我懂得了如何用客观严谨的态度看待历史,以横纵向的方法明辨历史,从而不断提升自己、贡献社会。马克思主义学院缪若琳同学说,唐洲雁教授生动有趣的讲座,帮助我们学会科学客观地认识和理解毛泽东、毛泽东思想,并进而帮助我们科学客观地认识和理解近代以来的中国。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堂上,10月26日,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理事、上海电力学院李家珉教授作题为《21世纪大学生成才与成人》的专题讲座;11月23日,上海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上海市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殷啸虎教授作题为《今天我们需要怎么样的法治思维》的专题讲座;11月30日,上海市伦理学会副会长、同济大学邵龙宝教授作题为《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与文化自信》的专题讲座。生环学院李受鹏同学听了讲座后说,殷啸虎教授的讲座让我们明白了“法治思维的重要性”、学习基本法律的必要性,受益匪浅。体育学院唐诗怡同学说,通过讲座对于法的认识更加深入,今后仍需要不断提高自身对法的认识和实践。建工学院道桥工程班的杨帆同学则表示,生动的讲座内容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认识,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树立起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继承好、发扬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小班讨论:让学生“一见钟情”。小班讨论重在针对理论热点和难点,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开展讨论,帮助学生释疑解惑,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此,学院建立了“教师指导-研究生助教-辅导员参与-本科生讨论”的小班讨论模式,在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中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将枯燥的学习生动化。课堂上,专业教师通过回顾“闻道中国”系列讲座的内容,结合课堂教学的知识点,抛出主题交给学生去思考、去探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赵晓芳老师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小班讨论的课堂上,根据谢晋学院动画专业学生的专业和兴趣,结合社会热点问题,针对性地设计教学主题。“中国影视动画兴起的原因是什么,发展历程如何?”“中国影视动画中所体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什么?”“如何将中国精神融入未来中国影视动画的创作中,实现中国故事与中国影视动画的完美结合?”一个又一个有力的发问,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考中将思政课堂上的哲学思辨与专业学习的深刻反思紧密联系起来。对于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来说,通过小班讨论,将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主动学习和思考的环境和空间,培养学生的理性批判能力,这是教育的应有之义。
任重道远 体制机制求创新
学校思政课改革实施以来,无论是思政课教师还是学生都深刻体会到改革带来的课堂新气象。在新生“大学第一课”,了解校领导眼中的师大历史、师大精神和师大情怀;在“闻道中国”系列讲座,聆听“大咖”们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国内外政策形势和社会热点问题的辩证分析;在小班讨论环节,体验老师从“主演”到“导演”,学生从“观众”到“主演”的角色转换。
  我校思政课改革虽已取得一定的实效,但真正要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未来的路更长。对此,马克思主义学院也提出了后续思考。
  一是如何通过改革评价方式,优化教学考核?教学评价是思政课改革的着力点。传统的思政课教学评价普遍采用考试的方式进行评分,导致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的现象时有发生。思政课教学改革如何在注重过程评价中,突出学生参与、教学实践、理论应用等考核,建立以个人或项目团队提交调研报告或专题论文等多种形式进行考核的评价标准,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是如何通过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专业能力?教学师资是思政课改革的关键点。要通过机制体制的创新,搭建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的协同平台,建立优秀思政课教师的师资库;同时,通过科研共建,促进教学相长,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精耕细作,提高教学的艺术性、灵活性,努力抓住大学生兴趣点,让学生从喜闻乐见的形式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带动一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成为思政课改革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