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道永恒 师德为先

□定 远

期次:第410期       查看:52

  最新公布的《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育部“教师【2016】7号”)中明确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改革的方向,即“以师德为先、教学为要、科研为基、发展为本为基本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凭能力、实绩和贡献评价教师,克服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等倾向,切实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努力建设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意见”强调“将师德考核摆在教师考核的首位”。要求高校进一步完善师德考核办法,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将师德考核贯穿于日常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全过程。“意见”还要求高校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建立教师师德档案。并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选聘入职、绩效考核、职称(职务)评聘、岗位聘用和奖惩的首要内容。“意见”强调提出,高校教师有师德禁行行为的,师德考核不合格,要依法依规分别给予相应处分,实行师德“一票否决”。
  何谓“师德”?“师德”即教师公德,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共道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师德”有深刻的内涵,由教师道德认识、教师道德情感、教师道德意志、教师道德信念、教师道德行为、教师道德习惯等构成。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精髓,人们常用“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来概括其内涵。
  “师德”不是抽象的,它体现在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全过程。关心关爱学生成长,做学生的人生导师,师爱为魂,是师德;备好课,上好课,乐教善教,爱岗奉献,传道授业答疑解惑,是师德;热爱科研事业,积极创新发明,贡献人类智慧,也是师德;服务社会,传承文明,同样是师德。
  “师德”有明确的“禁行行为”,有底线,更有红线。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有违法乱纪和违反社会公德的言行,教风不严肃不端正,课堂教学出现负能量言行,科学研究有学术不端行为,考核奖励晋升弄虚作假等等,都应该属于“禁行行为”,属于师德“一票否决”。